任林举
早年读宋人贺铸词,有这样的语句:“不识当年桃叶面。吟咏佳词,想像犹曾见。两桨来往风与便,湖平月上江如练。”我便想,这人文气味如此浓郁的美丽意境,终究哪条江、哪条河堪当?是的,假如逢上个惊涛骇浪、月色洁白的夜晚,月光洒在哪道水系上还不是银光闪闪?但是,假如没有挺立俊美的山峰相烘托,仅仅是一江曲水,又怎能发生飘然如练的美感?
所以,在回忆中搜索大半生走过的山水,最终仍是将画面定格于漓江。感觉只要桂山漓水彼此衬托、彼此成果的景色,才能与这夸姣的词句和意境相匹配。
阳朔景色。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摄
这是出于个人的某种偏心吗?很可能!因为我从小就对隽秀而闻名的桂林山水有极深化的形象,挂历或画片上那挺立并立的峰林,弯曲柔媚的漓江,山水间的云雾、竹筏和渔火,无不给人留下空灵、古拙、素雅的美感。悄悄地,我便在内心深处生出隐约的期盼,盼望着有朝一日能与这片山水结下一丝一缕的缘分。
2022年的某天,忽然接到《我国作家》杂志修改的电话,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要找人写漓江,问我有没有时刻。说实话,其时我手头正在写另一部长篇纪实文学,采访刚进行到一半。这需求挑选。假如换一个标题,我会拒绝。但它是漓江,我无法一口拒绝。三思之后,我决议,不论战胜多少困难,也要咬着牙把漓江写好。
我开始的主意是以漓江流域为目标,写一部散文集。因为我是写散文身世,许多年一向从事和致力于散文创造。但出版社更期望我写成反映漓江管理的报告文学,这使我纠结。写成散文仍是报告文学,并不是大问题。问题是报告文学文体的特别性,会不会限制我去出现这山水的美丽?出版社给出的理由也很充沛:以散文写桂林,是偏重桂林山水的美学价值,但实际上桂林山水的社会含义远大于美学含义。
漓江不只是广西公民的漓江,也是全国公民、全国际公民的漓江,仍是全人类一起具有的天然遗产。新我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屡次对漓江流域的环境和生态维护作出重要指示指示。明显,就其社会含义来说,漓江不只牵涉到一个国家的生态理念,更牵涉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对外形象。漓江流域的生态维护成果和经历,无疑对推动生态文明建造具有启示和示范作用,更是“两山”理念的一个有力佐证。假如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全面、真实地反映这场行之有效的生态管理实践,其所显示的社会含义和人文价值可想而知。
从这个视点想,我觉得用报告文学的方式写漓江,有其他文体不行代替的价值。当然,要处理好文学性和真实性之间的联系。我深信一个好作家,应该有职责、有才能把报告文学写得更耐读、更有力气,也更有文学感染力。
任林举近照
经过多年创造实践,我还有一个发现。从事报告文学写作的作家有一项特别的福利,那便是学习的时机。因为每进入一个新范畴采访和创造,都需求对这个范畴里的人、这个范畴里的专业知识以及这个范畴里的人文精神、文明要素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化发掘。在采访和写作中学习和考虑,在学习和考虑中提高认知和人生境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为在采访和行走中触摸的都是鲜活的人物和工作,别人的“行”能够和咱们的“知”完成无缝对接。
在漓江流域的采访,是我写作此书最大的收成。真实知道一条江,是一件让人生变得丰盈、夸姣的工作。从漓江的源头,一向走到江之尾;再从它的人文起点一向走到当下,我看到其间无尽的风云变幻和白云苍狗。一个时代接着一个时代、一个地域接着一个地域、一代人接着一代人、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整理下来,就觉得自己在另一个时空里从头活了一次。
为维护桂林山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到桂林市,到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再到流域内的广大群众,我们砥砺前行,久久为功,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生态维护方针,不惜投入,竭尽全力,乃至不惜牺牲眼前利益,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这片山水的敬畏与酷爱。他们扎扎实实探究出一条人与天然调和共处、命运与共的生态开展之路,进而以漓江流域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和流域公民越来越充足、夸姣的日子,以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向全国和国际诠释了“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的真理。
《江如练》书影
原本,凭仗桂林山水的天然质量和人文内在,足能够写一部大传,但考虑到时刻和体量的限制,只能选取典型地域、典型时段、典型工作和故事、典型人物要点出现。整体结构上,《江如练》规划了两条头绪,一条是空间主线,从漓江源头猫儿山,经兴安、临桂、桂林、兴坪、阳朔,一向到漓江尾平乐;一条是时刻主线,从《山海经》开始,经唐、宋、元、明到新我国建立,再到当下。两条线与漓江流域的经典景色相遇,经过对重要交叉点的深化发掘、详尽出现,描画出生态改变和人物命运崎岖的头绪。
惋惜的是,在有限的篇幅里我无法将桂林山水的天然美和丰厚的人文内在悉数出现出来。一次淋漓尽致的书写虽已告一段落,却仍有许多未尽之意。有一些采访资料,比方张俞教师供给的雁山园前史资料、黄珊虎教师供给的桂林龙舟采访资料和采石场资料,因为无法穿插进现在的文章结构中,只能暂时放置一边。对这些惋惜的补偿,呼喊着下一次机缘的降临。
(作者系我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来历:公民日报海外版